当前位置: 系部首页 >> 党建工作 >> “强国行”专项行动 >> 正文

高校“双带头人”教师党支部书记“强国行”专项行动——行动计划

发布者: 审核: 复核: [发表时间]:2025-04-03 [来源]: [浏览次数]:

行动计划

创新和实践一个内核、三级联动、三层落实“1+3+3”党建工作新模式。党建品牌为精神内核,构建系总支(党建品牌)+党支部(专业群)+党小组(专业三级联动组织体系和“三层落实”工作方法。做好党员发展管理、党支部服务地方经济等工作。细化一岗双责具体内容,完善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方案,提升支部党建成效。打造党建育人实践基地和虚拟党建育人文化馆,打造党建育人宣讲团,打造一批思政教学案例,弘扬工匠精神,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,立足山东,辐射全国,形成一批可推广、可复制的机制创新和案例成果。三年执行计划如下:

 

年度

党建联建

教育服务

科技赋能

实践育人

2024

工作目标:完善工作体制机制,创新“133”党建工作新模式

具体举措:构建“系总支+党支部+党小组(教研室)”的“三级联动”组织体系完善“双带头人”培育机制,制定“党建联建”实施方案。

工作目标:党建引领,构建实施“德能并举、三层对接、五元驱动”人才培养模式。

具体举措:创新党建工作机制,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,德能并举、三层对接、五元驱动”人才培养模式,推动思政课程、课程思政、专业思政同向同行,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。

工作目标:服务国家“双碳”战略下区域能源结构调整布局,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对接,服务产业数字化升级改造,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。

具体举措:通过产业端市场感知、高校端人才培养、科研院所创新驱动相融合,依托教育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,广泛开展产业调研,形成区域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调研报告。

 

 

工作目标:打造“五基地、五中心”实践教学基地,完成融党建元素的实践教学区文化建设。

具体举措:打造光伏电站运维基地、新型电力系统实训基地等“五基地”和科技研发中心、“双创”教学中心等“五中心”;精心打造实践教学区文化建设,将党建元素融入专业教育,实现全环境育人。

2025

工作目标:以党建为核心,三个层面协同推进,实现党建工作的全面创新。

具体举措:1)校际联建。与金华职业技术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党支部开展联建,在党建和业务等方面协同共进;(2)校企联建。与华能德州电厂党支部开展联建,在党建、大国工匠精神传承等方面实施协同育人;(3)三方共建。构建党支部合作共建共同体,建立支部党员交流互访机制,以德州工匠学院为依托,建立工匠精神宣讲团。

工作目标:打造课程思政育人体系,形成融思政育人案例为一体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,建成思政示范课3门。

具体举措:以专业发展为出发点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落脚点,创新课程思政模式,形成“门门有思政、课课有特色、人人重育人”的局面,建设示范网络思政课程3门。

工作目标:推动科技赋能,依托科技平台,打造联建支部在推动产业结构化调整的战斗堡垒作用。

具体举措:充分发挥联建支部团队力量,服务区域产业数字化升级改造,针对共性和个性科技难题,开展联合攻关,承担企业横向科研项目不少于10项,技术改造项目不少于20项。

工作目标:联建支部“互通共研”,打造校际、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基地。

具体举措:基于联建支部建设基础和文化基础,“互通共研”党建融实践育人新模式,打造企业工匠精神培育基地、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打造网上党建文化馆,实现“线上”育人、资源共享。

2026

工作目标:完善支部联建体制机制,形成体系化党建联建制度体系。

具体举措:1)在合作共建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党建联合体合作单位,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大国工匠加入宣讲团队;(2)总结经验,形成合作共建制度体系,形成可借鉴推广案例;(2)辐射推广至全国同类院校、电力行业及全国高职院校。

工作目标: 搭建思政育人基地,开发思政课程资源。

具体举措:依托 “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VR实践研修基地”,充分利用教室、实训室、社团活动室、技能大赛训练室、教研室等空间,建设特色党建阵地6个、党建育人虚拟仿真教育基地1个;完成建设示范网络思政课程6门。

工作目标:利用学校优势打造师资和企业培训基地,助推产业发展。

具体举措:依托德州工匠学院打造工匠精神培育基地、企业员工培训基地、省级“双师型”师资培训基地,依托联建支部宣讲团开展党建和工匠精神宣讲活动不少于20次;师资培训不少于200人次;企业培训不少于1000人次。

工作目标:完成虚拟仿真党建文化馆建设,打造联合创新实践教学服务中心。

具体举措:利用联建支部力量,发掘实践育人项目,师生通过科技创新、生产服务等开展实践教学,开发实践育人教学项目不少于20个;完成虚拟仿真党建文化馆建设。